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入新征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关键路径。标杆智能制造企业的实践经验,对于其他制造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工厂,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作为国内交通与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中车株洲所依托60余年技术积淀,构建了覆盖轨道交通、清洁能源、汽车与工业的三大产业集群,其以数据可视化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实践,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2025年4月25日,由《智能制造》杂志主办、帆软软件协办的“新质发展·数智创变|智能制造×帆软走进中车株洲所”活动在“动力之都”株洲圆满落幕。
活动以“对标数智标杆、共谋转型路径”为核心,吸引了来自全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源等领域的50余家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及数字化转型实践者齐聚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通过实地探访、主题分享与圆桌研讨,深度解码智能制造前沿实践,共话数据驱动发展新未来。本次探访活动旨在搭建产学研深度协同的平台,助力企业破解数据孤岛、决策滞后等核心痛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
活动以实地观摩拉开序幕。嘉宾们走进中车株洲所创新展示中心,在光影交织的数字化长廊中,深入了解中车株洲所在牵引电传动、新能源变流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展厅内,从“复兴号”动车组的“智慧心脏”到全球首列氢能源智轨列车模型,无一不彰显企业“自主创新、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随后,嘉宾一同前往中车株洲所时代电气制造中心,这里是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系统专业化生产基地。该中心每年可满足200列“复兴号”动车组、1000列标准地铁、840列“重载”机车所需“心脏”和“大脑”的装车需求,其生产的产品还涵盖列车监控、工业变流、新能源变流等领域。
在主题分享环节,来自企业、学术界与技术方的三位专家,分别从实践、技术与工具维度,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多维解决方案。主题分享环节由《智能制造》杂志高洁主持。
中车株洲所信息中心主任张超以《时代电气数字化实践》为题,分享了中车时代电气的数字化转型的顶层思路、业务视角、IT支撑和经验总结。张主任认为,数字化转型过程贯穿流程表单化、业务变革、信息化统一部署、数据清洗,难点在于数据变革。同时,他也鼓励大家:数字化转型需要基础和积累,变革需要经历漫长过程才能见效。
中车株洲所信息中心主任张超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研究员刘承宝博士聚焦《工业智能技术及应用》,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工业智能技术领域的多项实际成果,包括基于机器视觉的动力电池三维缺陷检测、布料缺陷质量检测等感知技术应用,以及轴承健康状态感知、设备预测性维护等机器学习应用。同时,刘博士还通过自动化制造装备、智能搬运装备等实际案例,阐述了工业智能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决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效果。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研究员刘承宝
帆软软件解决方案总监金家垚以《帆软数据全链路解决方案》为主题,展示了帆软数据全链路解决方案,帆软以“让数据成为生产力”为核心目标,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体系,覆盖从数据接入、实时同步、复杂报表开发到自助分析、可视化呈现及决策支持的全场景需求。
帆软软件解决方案总监金家垚
研讨环节,现场与会嘉宾与专家一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中车株洲所的实践印证了“数据即生产力”的硬道理,而帆软的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工具支撑。数智化转型需企业、技术与生态的协同共进。未来,《智能制造》杂志将继续携手产学研各方,聚焦技术突破、生态共建,助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探索并见证中国智能制造创新之路,助力打造制造业“智改数转”样板。
来源:智能制造编辑部
编辑:沈滨沨
责编:段少敏
审核:李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