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大家谈
为进一步深化卓越绩效模式在全集团的贯标推广,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对卓越绩效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搭建交流互鉴、共同提升的平台,中核集团微信公众号设立“卓越绩效大家谈”栏目,邀请各部门、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围绕卓越绩效模式的推广落地,畅谈认识体会,分享思路建议,推动工作进步。
卓越绩效模式下的企业文化品牌建设
中核集团专职董事
朱向军
卓越绩效模式是以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为导向,以战略承接愿景、以规划保障落实,以组织架构、过程管理为抓手,实现组织的经营绩效和能力提升的系统性、综合性管理体系结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培育形成的,为本企业所特有的,且为企业成员共同遵循的宗旨(使命)、战略目标(愿景)、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价值观)的总和及其在企业活动中的反映。企业文化承载着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组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更是支撑企业持续成长的内生动力。卓越绩效模式下的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应遵循“方法-展开-学习-整合”(ADLI)评价方法,以卓越绩效的七大模块为主要内容,通过剖析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案例,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方法(RIVE)。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核工业先进文化,在安全、经济、社会责任等文化领域展开,形成符合共性展现个性的文化品牌体系;与战略相融合,在业务过程中落地,在经营绩效中体现结果,使文化不再是单独的文化,而是融入企业的灵魂和血脉;在实践中评估,不断改进创新,提升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水平,促进企业管理和绩效提升、企业文化精神进化,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Reveal(揭示):
文化的价值溯源与内核确立
在企业文化品牌建设中,通过回顾总结企业文化的建设历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文化所发挥的作用,定义当下企业文化的价值与内涵,作出“领导”和“战略”的顶层设计,回答“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以使命、愿景、价值观为引领,让使命引领战略、规划保障落地、架构支撑执行,以一流企业文化助推一流企业高质量发展。
卓越绩效模式强调“领导”和“战略”的核心作用,实现文化软实力向组织竞争力的转化。文化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通过系统性地向内求索、向外对标,深刻挖掘并确立组织的核心文化价值。高层领导者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挖掘组织的政治使命、理论根基与历史传承,将“两弹一星”精神等红色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凝炼出统领全局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卓越绩效模式将“远见卓识的领导”置于驱动组织追求卓越的核心位置,其首要职责便是确立并引领组织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这是组织文化的基石,是企业一切战略与行动的逻辑起点。一个强大而持久的文化品牌,其价值源于对组织所承载的政治使命、所植根的理论源流和所经历的实践检验的深刻“揭示”,领导者应具备高度的政治站位与文化自觉。
Integrate(融合):
文化的系统渗透与全面践行
在企业文化品牌建设中,通过构建和践行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将“资源”“过程管理”等展开与整合,实现文化“软实力”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让文化理念融入战略,并保障战略落地;融入管理,以文化领导力推动全员执行力;融入业务,文化即业务,业务即文化;融入过程,在企业生产科研经营管理中展现文化理念;融入组织,赋能企业架构和绩效,成为员工的行动自觉与行为准则。
卓越绩效模式强调“资源”“过程管理”的重要作用,实现文化价值与组织运营的深度融合。一个卓越的文化,其生命力在于全面融入组织的骨髓。融合,意味着要打破文化与业务的“两张皮”,将确立的核心价值观系统性地融入战略规划、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绩效考核之中,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知行合一”。战略与价值观若不能有效“展开”并与各项运营过程“整合”,便只是不能落地的理念。融合,是将“揭示”出的核心文化价值,系统性地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层面和环节,使文化从一种“软约束”转变为驱动组织高效运转的“硬实力”。这一过程需要实现文化与战略、管理、业务、过程和组织的全面融合。通过将文化要素与战略目标绑定、与管理体系衔接、与业务流程融合、与组织架构匹配、与绩效考核挂钩,实现文化理念从“墙上标语”到“心中信念”再到“手中行动”的完整转化。
Visualize(可视化):
文化的品牌塑造与形象传播
在企业文化品牌建设中,通过实施与战略目标一致的品牌发展战略和培育机制,以“顾客与市场” 的外部导向,实现企业文化的价值传递从内部建设到外部认同的完整闭环。要系统展示企业理念识别体系、视觉识别体系和行为识别体系,塑造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品牌标识,对内凝聚共识,对外(包括顾客、合作伙伴、社区、公众等)建立信任,提升企业知名度、形象美誉度和品牌传播力,实现企业文化品牌的价值创造。
卓越绩效模式强调组织要关注“顾客与市场”,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本质上是一个与内外部世界进行价值沟通的过程。当文化价值被深度融合于组织内部,如何将其有效传递给外部世界,赢得利益相关方的认知与认同,便成为文化品牌建设的核心任务。文化价值理念需要通过有效的品牌载体进行感知和认同。可视化,即将无形的文化理念与精神价值,通过制定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的品牌发展策略,构建鲜明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讲述生动的品牌故事,并利用多元化的渠道进行文化品牌传播,最终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记忆的品牌形象。可视化的基础,需要通过持续提高组织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夯实品牌承诺。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企业的内在灵魂与外在声誉,通过深刻阐述文化逻辑,精准设计企业文化品牌标识,以及一系列创新传播实践,塑造出“科技+温度”的核工业品牌新范式,形成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的机制,讲好核工业文化精神故事,最终目标是不断提升组织的品牌知名度、形象忠诚度,将文化软实力真正转化为品牌资产和市场竞争力。
Evolve(进化):
文化的持续评估与迭代创新
在企业文化品牌建设中,通过“测量、分析与改进”,形成学习和整合所驱动的螺旋式上升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促进企业文化的持续评估与迭代创新,进而淬炼形成企业文化精神,对内凝心聚力,对外展示形象,充分体现管理者期望,获取政府、顾客、合作伙伴、社会等方面的广泛认同,确保文化品牌能够适应新时代新挑战,永葆生机活力。
卓越绩效模式强调“测量、分析与改进”的学习与整合。卓越的组织不止步于已有的成就,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地自我革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进化,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文化评估体系,定期对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量化评估与诊断,通过PDCA循环,不断识别改进机会,推动文化体系的自我更新与价值跃升。进化是一个动态、开放、持续优化的生命过程,要求组织建立起科学的文化品牌建设定期评估机制,以系统性的思维和数据驱动的决策,审视文化建设的成效与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传承文化精神的跃升,并结合管理者期望与时代要求,对文化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与创新性发展,确保其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改进、进化与升级。最终目的是使文化品牌始终符合时代特征与当前形势,既能发挥对内凝聚人心的核心作用,又能对外赢得顾客、合作伙伴与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持续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