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利晋
编辑 | 苏淮
在全球地缘政治充满不确定性之下,中国“防水一哥”开始火速并购海外资产。
东方雨虹近日公告称,公司邀约收购智利Construmart S.A.(下称“Construmart”)100%股权,正式完成股权交割,最终交易价为1.2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8亿元。
这笔并购事项于2025年7月中旬发起,至今刚好花了3个月,东方雨虹完成了邀约并购和交割。
交割完成后第二天,东方雨虹发布了一则动态,智利当地时间10月15日下午,位于康塞普西翁市的全新建材超市San Pedro新店正式开业,占地5000㎡,是公司完成收购Construmart后布局智利的第32家门店。
并购Construmart,被东方雨虹视为布局拉美区域市场的关键落子,也是公司出海战略的新里程碑。
东方雨虹急于进行海外市场并购,很大程度上与其业绩持续大跌有关。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营收280.6亿元,同比下跌14.5%;2025年上半年营收135.7亿元,同比下跌10.8%。
在建筑涂料和防水行业逐渐走出房地产市场阴霾之后,东方雨虹仍未扭转形势,成为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跌幅度居前的上市公司。
自2021年以来,东方雨虹开始重仓海外市场,四年间收入贡献从2021年的1.44%上升到2025年上半年的4.42%,占比虽有提升,但仍处在孵化期,贡献有限。
而东方雨虹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推进“产能+营销网络”的本地化。
尽管这是一个长期价值的策略,更有利于渠道和价格管控,但前期面临着沉重的资金投入。何况,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之下,最终结果仍是一个未知数。
在此之外,东方雨虹实控人李卫国个人的财务状态——不断从上市公司“抽血”,同样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
01 大手笔溢价买入
2025年以来,东方雨虹一直在“买买买”,这与海外业务上任了新舵手密切相关。2月,东方雨虹原副总裁王文萍升任海外发展集团总裁,全面统筹海外业务,开始加快推进“贸易、投资、并购”三驾马车战略。
一个月后,东方雨虹开始开展收并购,完成对香港建材零售商万昌五金建材、专业建材直销公司康宝香港的股权合作项目。
而在布局香港市场之后,东方雨虹迅速将目光投向拉美市场,即本次收购的Construmart。
7月,东方雨虹与持有Construmart的三个股东签订了初步收购协议。按协议,对Construmart的100%股权价值确定为1.2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8亿元。
关于上述并购事件,东方雨虹在投资者活动上称,三家公司在当地具备丰富的渠道资源与销售网络,可以为渠道赋能,助力公司快速立足并拓展本土市场。
东方雨虹早在2021年便开始海外业务布局、2023年明确“三驾马车”战略,市场重点落在北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比如在美国休斯顿、加拿大蒙特利尔、沙特、马来西亚等地建设制造基地。
这个时期,东方雨虹的海外业务重点在北美市场,且以产能本地化为主。
尽管欧美建筑涂料市场是全球最成熟的市场之一,毛利率表现可观,但对产品环保性能、技能标准要求极高,并且宣伟、PPG、阿克苏诺贝尔、立邦等高认知度品牌,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
到了2025年,东方雨虹海外业务的经营重点,或是从产能本地化逐步进入“去产能”阶段。而拥有营销市场、人力资源丰富经验的王文萍升任海外发展集团总裁,也是一个标志。
不过,回到两次并购本身,东方雨虹或许有些急于求成——高溢价并购。
首先,东方雨虹本次并购的两家香港建材零售公司中,万昌五金建材收购价为4.06亿元,康宝香港收购价为0.24亿元,合计4.3亿元。但前者净资产公允价值为0.75亿元,后者为0.12亿港元,合计才0.87亿元。
按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计算,这次收购溢价率高达394%。
当然,并购不止是评估现有价值,还有潜在价值。其中,东方雨虹并购万昌五金建材产生商誉金额为3.31亿元,是该公司最近期末现金流约50倍;并购康宝香港产生商誉金额为0.11亿元,该公司最近期末现金流为-81万元。
截图自东方雨虹财报
为什么商誉对比的是现金流,而不是净收入?因为净收入可以通过资产组合产生,但现金流是真实流入口袋的钱。而为了向实控人李卫国“输血”,东方雨虹出现财务核算不规范行为,在2025年8月已被监管部门出示监管函和警示函。
并购Construmart,东方雨虹同样支付了不小的溢价。
公告显示,Construmart在智利境内拥有约31家建材超市,为智利建材零售领域头部企业,2025年5月末资产总额为11.31亿元(按智利比索折算为人民币,下同),净资产为5.2亿元;同时,2025年前5个月,营收为9.16亿元,净利润为0.25亿元。
按净资产计算,收购价溢价达到69%。但公告未披露Construmart的现金流情况。
02 更大的海外野心
东方雨虹急于布局经销网络,除了进行海外市场产能本地化布局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近几年收入放缓,并开始走下坡路。
2021年东方雨虹营收冲上300亿元之后,开始进入营收滞涨阶段,整体呈现波动向下趋势,2024年录得营收280.6亿元。
此前,伴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绝大部分涂料公司境况基本如此,包括头部公司华谊集团、传化智联、北新建材、三棵树、科顺股份、凯伦股份等。其中,东方雨虹、三棵树是与恒大地产“深度捆绑”的公司。
不过,随着“城市更新、新基建、住房保障”三大主线持续推进,2024年,涂料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已有企稳回升的趋势,华谊集团、北新建材的营收录得大幅上涨;传化智联、东方雨虹、三棵树、科顺股份则有所下跌。其中,东方雨虹同比跌幅为14.5%,仅次于传化智联的20.6%。
到了2025年上半年,华谊集团业绩继续上涨,三棵树录得正增长,北新建材基本持平;东方雨虹却成为业绩下跌最厉害的一家,同比跌幅为10.8%。
难怪李卫国会赶在2024年年底开始走访调研东方雨虹各大区域分公司,从江西公司出发,按照“1到2天一城”的速度走访了20多个地区公司,并在交流活动中多次提及两个关键词:发展、机遇。
在2025年3月初的全国合伙人大会上,东方雨虹发布了“多赛道协同发展+增量市场精准开拓”双轮驱动的新战略。
于是,东方雨虹把目光重点瞄准了海外市场,即上述提及的基地建设和营销网络布局。但想要摘到胜利果实,东方雨虹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而这段距离,某种程度上,也是东方雨虹自己的选择。
“不出海就出局”,是当前涂料行业的共同意识。但是,怎么出海,不同企业则有不同抉择。
2021年以来,国内建筑涂料和防水上市公司,包括东方雨虹、北新建材、科顺股份、三棵树、亚士创能等纷纷加快“扬帆出海”。
“豪气”的北新建材,直接采用区域性并购策略,收购印尼防水企业PT Surya Toto Indonesia,立刻拥有了印尼本土市场20%左右的份额;小企业亚士创能,则通过授权当地代理商的方式,进入中东市场,2024年在中东地区的业务增长了几倍。
三棵树、科顺股份则选择了以自建厂房为主,前者以“中国技术+本地生产”模式,在越南投产涂料工厂;后者以“技术入股+当地合作伙伴”模式,在泰国设立合资工厂,借助当地合伙人资源打开泰国市场。
显然,东方雨虹有着更大的野心:并购经销商网络+自建厂房。
一方面,除了上述直接买入零售商公司之外,东方雨虹也在澳洲、新加坡设立直营销售网点;另一方面,也在马来西亚、加拿大投资建设基地。这两项都是一条很难走的路: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
东方雨虹想要的,或许是“高投资、高回报”的成果。高投资是确定的事,但高回报却有待验证。
03 国内市场带头涨价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之余,东方雨虹在国内开始涨价了。
2025年7月初,东方雨虹、科顺股份、北新防水三大防水头部公司,接连对外发布了涨价公告。
其中,东方雨虹防水涂料价格上涨3%-13%,美缝剂上调4%-9%,瓷砖胶上涨1%-5%。同时,科顺股份、北新防水对防水涂料、美缝剂、瓷砖胶、卷材类产品价格也都进行了不同幅度的上调。
随后,行业内大小公司纷纷跟进,上调产品价格,包括三棵树、四川桂湖防水科技集团、云南欣城防水科技、九阳防水、深圳卓宝科技、阿尔法、大禹防水等。
防水涂料集体涨价,一方面是之前行业在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之后,产能利用率低,进一步加剧“价格竞争”;另一方面是,国际原油、沥青价格短时间内快速上涨,导致与之相关的化工树脂、聚酯胎基等关键辅料价格持续走高。
双层压力之下,连东方雨虹、科顺股份、北新防水“三大巨头”都支撑不住了,开启涨价步伐。
需要指出的是,如前所述,尽管华谊集团营收大涨、科顺股份营收企稳,但在盈利表现上依然难看。
2025年上半年,华谊集团录得净利润5.2亿元,同比下降17.4%,净利润率仅2.15%;科顺股份净利润则同比下跌52%至0.43亿元,净利润率为1.33%。
上述同期,东方雨虹的净利润同样大跌,录得5.47亿元,同比下跌41.2%,净利润为4.03%。
而对于防水涂料公司来说,无论是避免“价格竞争”,还是寻找增量市场,出海无疑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在这种情况下,东方雨虹比其他同行更着急,也更有野心。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原文标题 : 东方雨虹国内带头涨价,海外高价扫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