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网

2025-11-28 13:58:11  星期五
立足国科融媒,服务先进科技
奋战240小时 中航光电保障团队攻坚重点机型纪实

点赞

0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7日 浏览量:23次 所属栏目:航空 发布者:田佳恬

“呼叫队长,1号作业点请求顶岗支援!”

“收到,即刻到位。”刚刚抵达外场的中航光电设计人员王石,望着手持对讲机应答的保障队队长张豪,眼中满是疑惑。

张豪读懂了他的不解,迅速取来一顶安全帽扣在他头上,沉声说道:“先跟我熟悉现场,边走边讲任务情况。”

作为公司派驻型号外场保障队队长,张豪已带领团队在一线驻扎一月有余。彼时,机型整机线缆收头工作正进入冲刺阶段,多系统并行作业导致保障力量严重不足。公司总部接到求援后,第一时间组建增援小组,由王石带队星夜兼程赶赴现场,与原保障队会合攻坚。

踏出驻地,目之所及尽是荒滩戈壁,仅有保障团队的工作区与生活区在旷野中遥相对望,构成了支撑任务推进的“战斗堡垒”。强烈的紫外线让初来乍到的王石有些不适,但当目光触及远处的战机轮廓时,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过去在实验室钻研图纸,如今要在现场为“战鹰”护航。”他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将任务圆满完成。

王石跟随张豪进入机舱作业区。“弯腰慢行,注意头顶管线!”张豪的提醒刚落,王石便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作业人员的姿势各异却同样艰辛——或俯身攀爬、或蹲跪操作、或仰身布线,更有甚者在设备夹缝中蜷缩身体,以近乎“折叠”的姿态攻坚。

来到2台核心设备的夹缝处,一名作业人员快步上前:“张队长,我要临时离岗片刻,麻烦顶一下工位。”张豪没有犹豫地接过工具、补位上岗,手中捋着线缆向王石解释:“现场有多家配套单位同步作业,工位资源极为紧张,一旦离岗就可能失去作业窗口,影响后续工序推进。我们专门设‘机动岗’随时补位,就是要守住每一个作业阵地。”

“没听他报出自己的具体任务,您怎么才能精准接班?”王石追问。

“外场作业区域分散、人员众多,我们把每个作业点编号为‘阵地’,不同‘阵地’的任务是明确的,这样既能快速响应又能精准调度,是实战中摸索出的高效方法。”张豪的话语中透着实战积累的从容。在艰苦环境中保持的这份镇定,让王石对这位老队长愈发佩服。

昼夜攻坚:把进度抢回来

当日晚间,张豪召集新老队员召开任务部署会,将30余名保障人员划分为2个班组,实行“老带新”轮班机制,确保24小时不间断作业。“白班从上午8时到晚间20时,夜班从晚间20时到次日上午8时,各班组要做好工序衔接,绝不能出现空窗期。”

“这样的强度,大家能扛得住吗?”王石担忧地问。

张豪神情凝重却语气坚定:“保障工作环环相扣,一步滞后就可能全线拖期。距离客户既定节点只剩10天,其间还可能面临技术整改等突发情况。中航光电是核心配套单位,大家必须坚守岗位、攻坚克难,绝不能让保障工作拖慢型号研制的整体进程。”部署完毕,队员们迅速奔赴各自岗位,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跟随夜班作业的王石,很快褪去了初到的兴奋。机舱内狭小的空间、持续的高强度作业,让他真切体会到保障工作的艰辛。更让他揪心的是,尽管人员增加了,但工位冲突、设计员无法昼夜兼顾、人员离岗取水就可能丢失工位等问题,仍在制约效率提升。

特战模式:向效率要突破

针对突出问题,张豪紧急召开骨干研讨会。

“饭点作业人员较少,咱们可以错峰就餐,腾出人手补位。”一名老队员率先提议。

结合大家的意见,张豪果断调整方案:“实行‘错峰就餐+工位留守’制度,确保每个作业点时刻有人在岗;设计人员实行‘白班跨夜班’模式,全程跟进技术问题,做到即时响应、即时解决。”

“我建议,提前统筹工具借用,避免临阵缺位;同时设专职‘后勤岗’配送饮用水,这样大家就能专注在岗了。”王石结合观察提出的建议,迅速被纳入实施方案。

“咱们在外场摸爬滚打了这么久,早就练出了‘全能本领’,从现在开始,每个人正式进入‘特战模式’!”张豪的动员,让团队士气愈发高涨。优化后的保障体系,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10日鏖战:用坚守换胜利在连续10天的鏖战中,保障团队创造了惊人的战斗力:每人每天平均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不少人手上磨出厚茧、身上被设备边角磕碰出伤痕,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导致腰背酸痛难忍,但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句抱怨。

“为啥到了艰苦的外场,大家的斗志比在公司里还昂扬?”王石忍不住问张豪。张豪笑着反问道:“你觉得呢?”

王石沉思片刻,豁然开朗:“在公司,我们钻研图纸、打磨部件,是航空事业的‘筑梦者’;在这里,我们直面难题、攻坚保障,是型号腾飞的‘护航员’。每一次接线、每一次调试,都在推动战鹰向蓝天迈进一步,这种使命感就是最强的动力。”

“说得好。心中有航空报国的信念,脚下就有攻坚克难的力量!”张豪的话,道出了全体队员的心声。

凯旋时刻:让初心更闪亮

“1号阵地任务完成!”“2号阵地任务完成!”……当最后一个作业点传来捷报时,张豪与王石相视一笑,眼中满是疲惫却洋溢着欣慰。

“这是我经历过的最艰巨的一次外场保障任务,多亏了团队的并肩作战。”张豪感慨道。

“这更是我最珍贵的成长经历。真想和战机合张影,让孩子看看他爸爸和叔叔们,是怎样为国家航空事业拼搏的。”王石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回去好好给孩子讲讲,这是最真实的‘奋斗故事’。”张豪笑着说。

“咱们的故事要是拍成纪录片,开篇就该写‘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群航空人用坚守与担当,在戈壁荒滩上书写的保障传奇’。”王石的话,让现场响起了轻松的笑声。

此次外场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不仅攻克了重点型号线缆收头的技术难关,更彰显了中航光电团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从设计室到外场一线,航空报国的初心始终指引着这支队伍,在逐梦蓝天的征程中书写着属于保障人的忠诚与担当。

分享说明:转发分享请注明出处。

    相关图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本网站由国科网运营维护 国科网讯(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10-885169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甲69号院1号楼1层一单元114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66964号-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96565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