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生风 心中有光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天还未亮,就有一个跑步的身影出现在路上,她身形瘦削,步伐却铿锵有力。“从每天一公里、两公里开始,一步步跑到二十公里、三十公里。”对于已经坚持长跑九年的周灵芝来说,跑步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在一次次半马、全马的赛场上,周灵芝总是一往无前、从不退缩。工作中,她奔跑的冲劲也未曾减速,一次又一次在全新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从财务管理到工程管理,再到原子能院京外基地选址落地、总体规划编制、首批项目申报、开工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原子能院葫芦岛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周灵芝一路迎难而上,带领团队取得多项成果,并获评中核集团首届“担当作为好干部”荣誉称号。
跨界长跑,以“钻”致胜
1993年大学毕业后,周灵芝来到原子能院,成为当时堆工所的一名行政人员。正赶上所里准备将纯手工的财务工作电算化,由于年纪最轻,周灵芝被领导“点将”,成为了一名财务工作者。
老科长不懂计算机,周灵芝又是个新人,两人磕磕绊绊加了一整周的班,总算是把全所800余人的财务电算系统建立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灵芝渐入佳境,开始承担科研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负责依照项目课题号核算项目经费、与科研人员确定预算花费情况等。
为了更好地完成财务工作,周灵芝凭着一股子钻劲儿,自学了四门财务会计课,并成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
1998年,周灵芝被调至中国先进研究堆工程部。自此,她的业务范围由科研项目财务管理逐渐转向工程财务管理领域。她制定了原子能院先进研究堆工程的第一个基建账套,并牵头组织制定项目网络进度计划,后来又承担起合同管理、投资控制管理等工作。涉猎的领域越来越多,周灵芝则如同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汲取相关知识。
2007年,随着中国先进研究堆工程建设进入调试阶段,周灵芝迎来了又一个大工程,她被调至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工程部开展工作。“这个项目,我可以说是从头跟到尾。工程部人员最鼎盛的时期,也只有20人,它是倾注了我最多心血的一个项目。”周灵芝说。
从工程负挖到通过验收,从刚开始负责计划、合同、投资控制、采购管理,到后来的调试、验收,周灵芝参与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她自学放射化学领域基础知识,了解建设图纸细节,力求每一个采购回来的部件都贴合设计思路;她和调试人员一起走进项目现场,成功完成项目所有箱式设备的密封调试;项目收尾阶段,作为唯一全流程跟进整个项目的负责人,她与档案管理人员一起,将项目中的所有设备分类归档……
2014年9月,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之后在院退役治理工程部工作期间,她又增加了现场施工管理的工作经历。“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在一次又一次的跨界长跑中,周灵芝实现了自我蜕变。
勇于破局,挑战未知
跑步,需要有面对未知的勇气,敢于探索自己的极限。周灵芝在工作中,同样习惯于直面问题,敢想敢干。
2020年,周灵芝接到一项新的任务——负责原子能院京外基地的选址落地工作。
接到任务当天,她一夜未眠。
原子能院开辟京外基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优化核科技能力布局、支撑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是关乎原子能院未来发展乃至核工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其中更饱含着无数核工业人的期待。”周灵芝深知京外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
然而,基地选址工作对她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且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虽然感到压力如山,但周灵芝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服从组织安排,在任何领域都要履职尽责!”
作为我国唯一的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工程性核科研综合基地,原子能院拥有覆盖核科学技术全领域的十大学科。新基地需要建设的厂区和设施,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比如研究堆和放化设施的设计和建造、堆和化各自按功率所依据的标准都不一样。
综合性核科研基地应当依据什么标准选址?不同规模、不同设施数量,是否对应不同等级的选址标准?厂址落地的区域是主观选择,还是有客观遵循的标准?原子能院核心能力体系、首批规划建设项目怎么论证?一个又一个难题摆在周灵芝的面前。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在国防科工局和中核集团的指导下,按照院党委有关部署,周灵芝带领团队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的梳理。从国家法律法规到行业制度,他们在90余份管理文件中筛选、整合出了一套适用于综合性核科研基地选址的客观评分要求。
2022年9月,经过核能行业协会专家组审核,这套具备“五大刚性约束条件、五项客观比较要素”的选址要求正式确立,填补了综合性核科研基地场址选择要求的空白。
此后,周灵芝带领团队历时4个月,组织完成了3轮地块分析、15个区县筛选和场址比选报告编报,配合完成对进入比选地区的打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们走南访北,遇到重重困难,面临无数取舍,不断碰壁又不断重燃斗志。
“当你的使命大于挑战时,你就能克服挑战,”周灵芝说。
2024年10月9日,原子能院葫芦岛基地建设启动大会暨核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成功召开,标志着葫芦岛基地建设正式启动。
身先士卒,铸魂领航
“周书记做事干脆利落,而且很拼。”
“她抓关键问题抓得很准,在每次汇报中敢于表态,有胆识也有担当。”
“在她这里,没有难的事儿!”
在同事们心中,周灵芝的性格特点十分鲜明,那就是雷厉风行、敢闯敢拼。
然而,周灵芝自己知道,她其实并非外表看起来那么坦然自信。“在选址始终没有确定的日子里,我每天起床一睁眼,就沉浸在焦虑之中。选址落不了地怎么办?院里承接的那么多项目如何开展?我要怎么跟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交代?”
虽然心中时常担忧,但作为团队负责人,周灵芝却很少在大家面前表露。“团队人少事多,大家本身工作强度就很大,所以我不想再给他们增加新的负担。”
为了缓解大家的工作焦虑,周灵芝会抽空到团队成员的办公室里走一走,和大家聊聊天。
“哟,你有段时间没挤对我了!”
“要不要明天早上和我一起跑步?”
在这样的打趣中,工作的压力和辛苦也被化解了许多。
周灵芝长期驻扎在葫芦岛基地现场,也经常乘坐高铁在北京和葫芦岛之间两地奔波。路过她的办公室,你会看到她握着笔、低着头,认认真真检查团队提交的材料;走在项目建设现场,你会看到她穿着反光背心、戴着安全帽,仔细检查脚手架的验收牌,详细询问工人有关情况。她的眼睛就是尺,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总是当场指出并要求改正,绝不允许遮掩或拖延,连建筑垃圾堆放的情况也不放过。
尽管现场条件艰苦,在周灵芝的带领下,葫芦岛中心的成员们始终精神饱满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开疆拓土”。
“每一位原子能院人都对核事业有着别样的情怀,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敢于攻坚克难。很高兴我的身边有这样一群能担重任、勇于奉献的伙伴们。”在周灵芝看来,自己不过是一代代原子能院人中的一个微小缩影。
周灵芝,一位勇往直前的跑者,步履不停,奋斗不止。(原子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