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高凌朗编辑 | 汪戈伐
上周,洛阳钼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预计达到82亿元至9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1.37%至67.98%。这一增长幅度远超市场预期,也彰显出公司在全球矿业竞争中的强势。
洛阳钼业是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重要的铜生产商,其刚果(金)矿区铜钴产量占全球主要份额。新能源产业对钴和铜需求强劲,这两种资源的稀缺性被市场认为赋予企业“坐地起价”的能力。
业绩飙升的背后,洛阳钼业则正在经历一场深度变革。今年4月完成管理层大洗牌后,以新任董事长刘建锋、常务副总裁阙朝阳为首的高管团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简单来说,洛阳钼业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铜钴开采,而是积极向黄金等其他矿种扩张,同时深化与宁德时代的战略联盟,构建全球化的新能源金属供应网络。
市场对这种转型给予了积极回应。洛阳钼业股价年内累计攀升超过40%,总市值已经达到1846亿。可见在全球战略金属价格重估的浪潮中,洛阳钼业凭借在关键资源上的布局优势,正站在新一轮增长的起点。
不过,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也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考验。新领导班子能否带领公司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将是检验这次变革成效的关键。
在业绩创历史新高、资金储备最为充裕的关键时刻,洛阳钼业选择了一条看似风险更大的道路——全面更换核心管理层。
这场始于今年4月25日的人事变动,最终在5月30日的股东大会上尘埃落定:董事长袁宏林和副董事长李朝春相继离任,刘建锋和阙朝阳接过了公司发展的接力棒。
对于这次看似突然的变动,卸任董事长袁宏林给出了明确解释:"这是在洛阳钼业业绩最好、资金储备最强、确定性最高的时候,主动进行的变革升级。"他强调,这一调整反映了公司大股东追求卓越、不断向更高目标前行的一贯风格。
48岁的刘建锋带着丰富的跨行业管理经验走马上任。他在中国海油、复星国际、新奥能源等知名企业的高管履历,以及在自然资源领域二十余年的深耕经验,为洛阳钼业的国际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从竞争对手紫金矿业加盟而来的阙朝阳,则以其在矿业投资并购和项目运营方面的专业能力,承担起了提升公司运营效率的重任。
这次人事调整的深层逻辑,实际上反映了洛阳钼业发展阶段的根本性转变。自2016年启动海外并购战略以来,公司已经从一家地方性的钼钨企业蜕变为全球钴业龙头和铜业前十强。
通过对刚果(金)TFM和KFM两大世界级铜钴矿的成功收购和运营,洛阳钼业在2024年实现了钴产量11.42万吨、铜产量65.02万吨的成绩。
新管理层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便是重返黄金赛道。今年4月,公司宣布以5.81亿加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加拿大Lumina黄金公司,从而获得厄瓜多尔Cangrejos金矿的完整控制权。
这座拥有13.76亿吨资源储量的大型金矿,预计在2028年投产后将贡献年产黄金11.5吨的产能,为公司开辟全新的利润增长点。
更具战略意义的转变体现在与宁德时代关系的深化上。早在2021年,宁德时代就以1.375亿美元的投资获得了洛阳钼业KFM项目25%的股权,双方的合作关系由此奠定。
去年6月,宁德时代高管林久新以副董事长身份正式进入洛阳钼业董事会,这种股权加人事的双重联结模式,让两家企业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这种战略联盟的价值正在全球范围内释放。洛阳钼业控制的铜钴资源足以满足全球约20%的三元锂电池原料需求,而宁德时代则占据了37%的全球锂电池市场份额。
另外,双方不仅在刚果(金)深度合作开发铜钴业务,还将合作触角延伸至印尼的镍钴冶炼、美国的盐湖提锂技术等领域,正在构建一条横跨四大洲的新能源金属供应链。
驱动洛阳钼业上半年业绩强劲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于铜钴两大主营业务的量价齐升格局。
在产量端,洛阳钼业铜金属产量达到35.36万吨,钴金属产量实现6.11万吨,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12.68%和13.05%。这一增长主要归功于刚果(金)TFM和KFM矿山在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方面的持续投入。
产品价格方面的表现更加引人注目。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在上半年累计攀升12.66%,上海市场铜价涨幅达到8.22%。根据上海有色金属网的数据,SMM电解铜均价达到77657.65元/吨,相比去年同期74552.86元/吨的水平上涨了4%。
铜价走强的背后,是供需两端共同作用的结果:全球大型铜矿普遍面临矿石品位下降和开发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网基础设施升级带来的铜消费需求却在持续扩张。
钴市场则上演了更加戏剧性的价格反转。去年钴价一度触及9.5美元/磅的历史低位,但今年2月刚果(金)政府突然宣布暂停钴产品出口四个月的决定,彻底改变了市场供需格局。
这一禁令随后延期至9月22日,作为控制全球70%以上钴供应的关键产地,刚果(金)的政策调整直接推动钴价反弹至15.75美元/磅附近。英国金属导报的数据显示,钴价年内涨幅接近50%。
尽管出口管制措施对洛阳钼业的影响复杂多面,但公司对此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一方面,钴价上涨确实提升了产品销售收益;另一方面,出口限制可能对正常销售节奏造成干扰。
不过,考虑到洛阳钼业生产的钴产品质量优良且完全可追溯,完全符合刚果(金)规范钴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长期影响相对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洛阳钼业是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商,但在公司整体盈利结构中,钴业务仍然扮演着配角的角色。2024年数据显示,铜产品为公司贡献毛利润210亿元,而钴产品的贡献仅为30亿元。这种产品结构实际上为公司提供了较强的风险分散能力。
当前全球战略金属价值重估的趋势正在加速演进。年初以来,锑价暴涨超过50%,铋价一度飙升165%,钨价更是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7.15万元/吨。我过监管部门相继对钨、碲、铋、钼、铟以及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局面。
面向下半年,洛阳钼业设定了清晰的生产目标:铜金属产量60万吨至66万吨,钴金属产量10万吨至12万吨。公司管理层表示,将继续在合适的时机展开新的并购行动,特别看好铜和黄金的长期发展前景。
显然,随着全球新能源转型进程的深入推进和地缘政治风险的持续升温,拥有关键金属资源控制权的企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原文标题 : 洛阳钼业可以坐地起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