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的未来在少年、在青年,‘魅力之光’是核能公众沟通的典范,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平台,激励青少年投身核能事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下一代科技人才。”8月8日,在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协、中核集团联合指导,中国核电联合相关方主办,海南核电承办的第十三届“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夏令营暨国际公众沟通活动的闭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核聚变研究专家彭先觉在发言中对“魅力之光”活动进行点评。这标志着以“沟通无界、核创未来”为主题,为期近4个月的第十三届“魅力之光”科普活动在海南核电基地圆满落下帷幕。
闭幕式上,中国核电相关负责人作总结致辞,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信息研究所所长王晓峰作科普致辞,WANO东京中心公众沟通与国际事务部总监保罗·詹姆斯作视频致辞,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原委员穆罕默德·赛义德、世界核协会中国区主任傅默然、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谭爽、中国核电党群工作部负责人作主旨演讲。与会嘉宾共同通过全球视角、安全解读、学术界的深度分析、企业的实践分享等多个角度,深度交流沟通,为此次活动构建核科普立体网络,汇聚多领域声音,让公众更全面理解核能的价值与核科普的良好实践。
活动还发布了《沟通无界核创未来》全球合作倡议书以及“玲龙一号”IP形象,围绕“沟通无界核创未来”进行主题沙龙对话,并举行了中国核电“核谐之美”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在“魅力之光”十佳核科普讲解员风采展示环节,十位核科普讲解员展现出了优秀的讲解能力,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核科学知识讲解得妙趣横生,让核科普更具吸引力,充分展现了核科普讲解员的风采。
据了解,来自各地的“魅力之光”全国核科普竞赛优胜者代表,参加了本次为期5天4晚的夏令营活动,按照“科技+文化+红色教育”多元行程安排,营员们一起走进海南省文化馆(海南省非遗中心)、海南省博物馆,在感受历史厚重底蕴的同时,也触摸到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脉搏;在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馆,营员们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奋斗精神在心中种下崇敬与奋进的火种;在文昌航天超算中心研学基地,亲手制作手工,齿轮转动间,探寻到超算为航天器导航、计算轨道的奥秘;在海南核电基地,身临其境感受“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建设现场,一同探索核电的奥秘。
国家能源局中国核电发展中心,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中国核电有关负责人,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科协、海南省国资委、昌江黎族自治县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媒体代表、夏令营营员、讲解员风采展示选手等150多人现场参加闭幕式活动。
延伸阅读:
据悉,“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十三届,由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协、中核集团联合指导支持,中国核学会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包括知识竞赛、夏令营、科普讲解大赛、院士专家讲座以及专题对话等多种活动。
十三年来,“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动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公众沟通品牌,23位院士参加活动,足迹覆盖地区34个,海外参与者覆盖国家19个,累计参与者人数已超过700万,覆盖中学2840所,在线浏览量累计超10亿。
在这一进程中,核科学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郑若涵、吴倩香、陈加伟等多位营员参加“魅力之光”夏令营、入读核科学院系、入职核工业单位,完成了学业和职业的成长,坚定地成为中国核工业发展的一分子,让梦想照进现实,共同建设“核美家园”。(作者:吕晓涵 胡键 丁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