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上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飞于年初承接的专项任务取得阶段性胜利。为实现这一目标,天飞各生产单位攻坚克难,部装厂作为任务核心力量,面对重任毫无退缩,即刻投身紧张的攻坚工作。
任务初期,生产环节尚未全面启动,技术室便率先迎来挑战:本次任务数模未包含产品连接关系数据,需技术人员依据铆接装配规范先行完成排孔作业,再开展报料、标准件选型等后续流程。“这项工作技术难度虽不很突出,但数量规模与时间要求带来的压力显著。”部装厂技术组长王仕伟表示。为保障后续生产环节顺利衔接,技术组人员率先发起攻坚,仅用4个月时间便完成20余万件标准件的排钉任务。
4月,部装厂成立专项任务“罗阳青年突击队”,制造环节全面启动。为加快任务的推进节奏,全员放弃休息,以工作日的饱满状态投入奋战中。谈及那段攻坚历程,部装厂领导深有感触:“接到专项任务之初,深知任务的紧迫性,采取两班轮换模式确保生产连续运转,即便后期公司空压站已接近负荷极限,但团队仍保持着奋战状态。”“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有着坚定的认知:“对我们而言,此次任务不仅是工作职责,更是一份崇高荣誉。”
6月,专项任务进入关键阶段,正值上半年生产任务冲刺期,双重任务对人力需求激增,部装厂面临严重的人力缺口。经统筹协调,安排负责该关键部位的霍刚杰与王玉明于次日清晨推进专项任务,随后再转向上半年任务攻坚。两人即刻赶赴专项任务现场,仅用2小时便完成3000余个铆钉从划线到铆接的全流程作业。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直到项目副总师赶到现场,看到排列整齐、保质保量的工作成果后,才相信他们二人创造了部装厂铆接工作的新纪录。
班组长霍刚杰说:“累是肯定的,但看着自己手打上去的密密麻麻的铆钉,看着一个个钣金件在自己手下成形,心里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是难以形容的,所以我们每天只想往前干、往好干!”
攻坚过程中,挑战接踵而至。一次,产品支架因材料硬度高、开孔形状复杂,无法通过机器实现标准化开孔,而交付节点已近在眼前,短期内未能找到兼顾效率与质量的解决方案,团队只能采用最基础的人工方式——使用手持气钻进行人工钻孔。初期尝试的工作人员全力作业20分钟,仅在材料表面钻开一毫米深度,如同只为这个“硬骨头”造成了轻微“损伤”。但这一微小进展仍让团队备受鼓舞:“能突破表层就意味着最终能攻克难关。”随即,8名职工主动请缨组建攻坚小组,采用气钻轮流作业模式,每人连续作业20分钟接力攻坚,最终用了4天半成功完成该难点任务。
经过半年的团结协作与奋战,8月初,专项任务终于收获阶段性成果。那些起初被认为难以达成的目标,在部装厂“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的汗水浇灌下,最终转化为现实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