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网

2025-10-16 23:36:51  星期四
立足国科融媒,服务先进科技
移动设备安全:随身工具也要加道“防护盾”

点赞

0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6日 浏览量:15次 所属栏目:核工 发布者:田佳恬

  如今,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与工作的必需品。浏览资讯、处理消息、购物支付、远程办公……几乎所有环节都离不开它们。更重要的是,这些设备中存储着大量敏感信息:通讯录、照片、聊天记录、银行卡账号、办公文档、身份证扫描件等,乎是个人生活与工作的“信息集中库”。

移动设备安全_图片1

  图片来自:网络安全宣传周公众号平台

  然而,随着使用频率不断提升,安全风险也在增加。据报告,2024年,全球共拦截3330万次涉及恶意软件、广告软件及不良移动程序的攻击,平均每月发生280万次攻击。如果缺乏有效防护,不仅可能导致信息泄露,还会引发财产损失,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三类高频风险,你可能每天都会踩

  移动设备的威胁往往隐藏在日常操作中,看似普通的习惯,背后可能就是安全隐患。结合近年的真实案例,以下三类风险最值得警惕:

  1.非官方渠道下载 APP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为图方便,会从第三方网站、微信群聊下载“免费工具软件”,却不知这些未经过审的 APP 可能携带恶意代码,甚至在软件安装时,也默认允许全部软件权限,为攻击者窃取数据留下隐患。

移动设备安全_图片2

  图片来自:网络安全宣传周公众号平台

  2024 年,深圳用户王先生下载某款手机优化应用后,手机频繁自动弹出广告,但他未放在心上。直到某天发现银行卡有 2000 元不明消费,报警后才发现,手机已被远程控制。诈骗者通过该应用获取了王先生的支付密码,备份了通讯录,甚至用其手机号注册了多个陌生账号,造成个人信息与财产双重风险。

  2.系统 / APP 更新迟滞

  当手机弹出系统更新的提示,你会立即更新吗?很多人觉得系统更新占内存或老版本用着顺手,长期忽略更新提醒,却不知未修复的漏洞会成为黑客攻击的突破口,导致设备被远程操控、数据被窃取。

  2025年 2 月,浙江嘉兴的周女士接到自称短视频平台工作人员的诈骗电话,诱骗其下载指定 APP。下载后,周女士手机黑屏无法关机,短信提示音不断响起。民警赶到后发现,她的手机已被植入屏幕共享软件,险些造成财产损失。网络安全专家指出,周女士手机被木马病毒获取最高控制权,根源在于手机系统版本老旧。未更新的系统存在多个公开漏洞,木马程序借此突破防护,可轻易获得设备最高权限。

  3.随意连接免费 WiFi

  在咖啡馆、地铁站、商场等场所,不少人会主动连接无密码的免费 WiFi,却不知其中大量是黑客搭建的钓鱼站点,一旦成功连接,黑客便能实时拦截设备传输的数据,甚至植入恶意程序。

移动设备安全_图片3

  图片来自:公安部网安局

  2024年11月,李某报警称其在逛商场时,连接上了商场内一个没有设置密码的WiFi,期间,他通过手机银行支付的方式付款,泄露支付密码,随即连续收到了数条手机短信提醒,发现信用卡被盗刷了4笔,共计损失5300元。

  做好这几点,给移动设备筑好安全防线

  1.从官方渠道下载APP

  各类移动应用,应当在手机自带应用商店(苹果 App Store、华为应用市场等)下载;企业内部工具,通过公司官网、企业微信 / 钉钉的官方链接获取,坚决不安装第三方网站、陌生群聊里的 APK 文件。

  遵循权限最小化原则,对办公 APP 索要短信权限、工具软件要访问通讯录等不合理请求,应直接拒绝,并定期检查和调整 APP 权限。

  2.做好个人隐私防护

  锁屏密码不要设置为生日或简单数字,优先选择指纹、面容或复杂密码。重要证件、银行卡照片建议加密存储,不要直接放在相册。旧手机转卖前要恢复出厂设置,确保彻底清除数据。

  处理办公资料或进行支付操作时,尽量避免使用公共网络。如需连接 WiFi,应先向场所工作人员确认官方网络名称和密码,坚决不连来源可疑的“无密码热点”。

  3. 时刻保持警惕心

  日常使用中若设备突然卡顿、耗电明显加快、频繁弹出陌生页面,要立即用手机管家或安全软件进行检测。若收到账号异地登录、验证码非本人操作等异常提醒,应第一时间修改密码、冻结账号,防止损失扩大。

  科技的发展让移动设备成为我们生活的“第二大脑”,但越便利,也就越脆弱。再先进的防护技术,如果自身缺乏安全意识,依然形同虚设。对个人而言,保护手机就是保护自己的数字人生;对企业而言,管控移动设备就是守住数字资产的边界。移动安全不应是一时的“临时防御”,而应成为一种日常习惯,才能真正做到安全随行、安心随行。 

分享说明:转发分享请注明出处。

    相关图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本网站由国科网运营维护 国科网讯(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10-885169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甲69号院1号楼1层一单元114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66964号-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96565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