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批产任务相互交织、生产任务量激增的关键阶段,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昌飞车间会议室里,技术争论与解决方案正碰撞出集智攻关的协同火花:“这个问题还有什么障碍点?”“我们先拿出个方案来。”“认准了咱们就抓紧干!”面对生产一线的挑战,昌飞工程技术部/技术创新中心党员干部职工主动“扎”进一线、“驻”在现场,转作风、解难题,为型号研制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奋力攻坚的坚实行动。
强化技术保障 加快问题解决
在热火朝天的车间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人手一本“小账本”,记录各种问题的解决经验并举一反三,由点及面解决类似问题。在机加总厂,一型机主减后支撑框上半框零件腹板出现变形鼓动,工程技术人员与车间工艺交流沟通后,直奔问题源头,针对性制定解决措施,最终实现加工变形量稳定控制在0.05毫米,有效保障了型号小批生产攻坚任务顺利推进。
在技术状态和设计问题处理上,部门与直升机所跟产团队深度协同,同步增派力量,并运用每周“1、3、5”的问题例会机制,积极对接设计问题和处理进度。6月,厂所协同平台问题答复率提升至82%。
正是这种扎实作风,部门在6月份解决现场问题就达500余条,有效保障了生产任务的顺利推进。
改进组织模式 加强型号支撑
夜晚的工程大楼灯火通明,会议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工程技术人员白天驻扎在生产一线“望闻问切”寻症结,夜晚协同各方专家“联合会诊”开良方。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对已解决的现场问题进行复盘,对难点痛点开展聚力攻关,突破技术瓶颈。
针对部分车间人员构成偏年轻、缺乏经验的现状,部门还选派了44名技术骨干人员到15个车间工艺室集中办公,并主动配合开展“传帮带”工作,提高工艺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此外,围绕型号零部件工艺指令评审工作,部门选派18名技术专家和25名技术骨干参与评审全过程,为生产人员耐心讲解工艺指令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技术指导,夯实型号攻坚基础。
为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部门还主动和型号总师沟通,调整优化型号管理和组织模式,明确和强化型号主管、产品主管、专业主管职责,并设立型号嘉奖,进一步激励工程技术人员主动投身型号工作,以更严谨、积极的态度推进型号研制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