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中核集团承载着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崇高使命。在重大工程攻坚、核心技术突破、管理变革突围的战场上,始终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是对党忠诚、政治过硬的红色先锋;是勇闯科研“无人区”、搏击改革“深水区”的硬核力量;是以热血破难题、用实干铸荣光的攻坚铁军。中核集团首届“担当作为好干部”“担当作为好团队”,以滚烫初心在强核答卷上刻下铿锵印记。
官网开设“担当作为”栏目,循着榜样的足迹,看信仰之炬如何点燃星辰大海,听担当之歌怎样书写奋斗华章。征途浩荡,担当者进;星火燎原,后来者继!
以奋斗之我,赴时代之约
在“双碳”目标与全球能源格局重构的浪潮中,新能源产业以破竹之势蓬勃发展,逐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凭借自身优势,中核集团构建了“以核能为主体、风光水储等能源为支撑、智慧能源和能源综合利用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体系。截至2024年底,中核集团非核清洁能源总装机超5100万千瓦,在运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八,跻身能源央企第一梯队。
在中核新能源产业队伍里,有这样一位躬身实干的“拓荒者”,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扛起责任,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开拓进取,叩开了“双海”战略新天地,实现了中核集团海上风电“零”的突破,以实际行动开拓了国际化业务新局面。工作中,他带领团队累计开发新能源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为构建中核新能源产业鲁北大基地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貌。他,就是中核汇能(广东)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新华龙源(徐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识鹏。
向海图强,从“零”到“一”
岭南的夏天向来令人困扰,偏南风带来丰沛的雨水,加上低纬度的高温日照,尤显湿热漫长。对崔识鹏而言,2023年的这个夏天,似乎格外难耐。随着产业布局的调整,华南地区成为中核新能源产业新的战略要地。广东省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数个海上风电项目竞配在即,机会稍纵即逝。然而,摆在他面前的是其他能源国央企早已在粤经营多年,而中核新能源产业刚刚实现战略调整,缺乏海上风电开发业绩,行业影响力不足、机会窗口小,且工作组初来乍到、人生地疏的局面。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崔识鹏决定迎难而上,他带领团队连续数月驻扎广东,白天奔走协调,深夜研读政策,从投资能力、经营业绩、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诚信经营五个方面深入分析,通过对标行业标杆量化指标,识别出差异化价值点,找到自身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图谱,编制出高质量竞配文件。期间,他辗转广州、北京二十余次,与中核集团(广东)市场开发部协同攻坚,组织各级高层互访交流三十余场,围绕“广东省重大项目通报协调联络组”和“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两条主线,推动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沟通交流机制,为中核新能源产业与地方建立长期合作纽带夯实了互信基础。
2023年10月11日,捷报传来,中核集团成功获取广东湛江徐闻东二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投资主体资格;2024年7月18日,该项目正式获得徐闻县发展和改革局核准。这一项目实现了中核集团海上风电产业开发阶段性里程碑节点,补齐了中核新能源业态版图。
然而,诚如古语所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新的困难接踵而至,徐闻东二海风项目规划场址因距离东侧琼州海峡北水道较近,不满足航路安全管理要求,需要避让航路,项目经济收益将受严重影响。此外,该规划场址位于海图雷区界线标识内。项目推进陷入困局。
对此,崔识鹏对团队成员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生活从不是铺满鲜花的坦途,而是布满荆棘的征途,但每一个挑战, 都是一次成长机会,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以行者之姿踏平坎坷,终让好事多磨化作功不唐捐。团队在充分考虑通行安全需求基础上,反复论证、多次沟通,通过优化风机排布等措施,重新确认航道边界,成功获得广东海事局认可与支持,最大限度保证了项目经济性。2024年10月18日,该项目完成排雷验收,2024年第50期《航海通告》删除了项目雷区界线标识,是国内首例完成扫雷、排雷、海图更新且发布航海通告的海上风场,也是同批次17个海风项目中首个具备海上开工条件的项目。广东省人民政府对湛江徐闻东二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纳入了广东省重点建设计划。
创新协同 追求卓越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崔识鹏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领悟“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认真落实中核集团党组和中核新能源产业相关工作要求,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海外项目,推动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岛”和海外新能源项目的“双海战略”走深走实。他牢固树立“协同增强整体功能”的理念,持续强化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积极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领域亮相发声,协助邀请东盟秘书长出席第二届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深化推动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合作,为打开东南亚市场、拓展绿色能源合作创造新机遇,为后续项目拓展及海外市场开发提供了坚实支撑。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时间更是竞争优势。崔识鹏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围绕一个中心、聚焦两个转变、实现三个突破、促进专项工作有效落实”的工作思路,连续两年新能源市场开发综合排名位列前茅,高质量完成投资开发目标任务。经过他的不懈努力,2023年8月18日,东营市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2024年5月30日,该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鲁北大基地首个开工建设、全容量并网的新能源项目,是中核新能源产业前期工作用时最短、推进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为中核集团新能源事业在山东地区拓展业务版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褒奖奋斗者。从黄海之滨到南海之畔,从学术殿堂到项目现场,崔识鹏的足迹印证了担当是破局的利刃,作为是拓荒的犁铧,他用“奋斗之笔”,书写了一份“时代答卷”。
赓续奋进 逐梦深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的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应用场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崔识鹏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中核集团党组新能源产业部署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锚定发展方向,带领团队立足华南四省资源禀赋,按照不同时期、不同战略、不同任务,分阶段谋划发展战略,巩固拓展优势,构建了“核心区+辐射带”的发展规划;围绕国家战略,多次拜访相关政府部门,就华南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加强政企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产业协同,与业内头部制造企业深化合作,携手打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产业链,为后续市场开发和项目建设奠定合作基础;推动校企联合,组织项目团队与科研院所共同研究海风课题,强化产研协同,为海风项目提供充足的科学理论支撑。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崔识鹏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企好干部“二十字标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新能源领域继续书写新的篇章,为实现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中核汇能/新华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