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第九届职工技能竞赛颁奖现场,航空工业成飞青年技术人员陈威豪,凭借过硬实力斩获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赛项第一名。这位2023年毕业的“后浪”,仅用两年时间便从增材制造领域的“新人”成长为“冠军”,用热爱与实干书写了航空青年的成长答卷。
在实践中破解难题
“电脑里的三维模型,能变成结构复杂的金属部件,太神奇了!”回忆起初遇增材制造技术的场景,陈威豪眼中仍满是光芒。正是这份热爱,让他毕业后毅然选择成飞,开启增材制造事业的探索之路。
从大学实验室到车间“实战营”,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曾让他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书本上的参数,在实际生产中会因材料波动、设备状态、环境温差而产生偏差。为攻克这一难题,陈威豪随身携带厚厚的笔记本,上面画满零件结构草图、设备操作界面,彩色的水笔标注不同的疑问与思考。他总追着现场师傅和前辈发问,把每一个不解都变成学习的契机。
一次,一台增材制造设备参数显示正常,但成型零件表面却出现细微瑕疵。陈威豪连续几天蹲守在设备旁,观察粉末飞溅、记录激光扫描数据,反复与维修人员、技术团队讨论方案。最终,他精准锁定“风场参数”与“禁止角度”的匹配问题,协同团队解决了这一隐藏极深的故障。在他看来,“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只有扎根现场、不断钻研,才能把“知道”变成“做到”。
在竞赛中突破自我
2025年6月,集团公司首次“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大赛落户成飞,入职刚两年的陈威豪立下目标:“起跑即冲刺,冲就冲第一”。
为备战比赛,他开启“日夜连轴转”模式:白天泡在生产现场,跟着操作师傅跟踪零件打印全流程,收集问题、研究对策;晚上潜心梳理工艺技术,把遇到的难点整理成册、总结经验。然而,首次模拟操作就让他遭遇“滑铁卢”——面对设备,他手忙脚乱,甚至找不到操作功能入口。短暂的失落过后,他重新振作,缠着技能人员请教设备操作与软件应用,一点点补全短板。
这份不服输的韧劲,让他在赛场上稳步前行:从预赛领先晋级,到决赛沉着应对,最终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稳定的发挥,成功摘得赛项第一名,将“冲刺第一”的目标变为现实。
在创新中赋能未来
增材制造是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而陈威豪的成长轨迹,恰好与这项技术的演进同频共振——他亲历了增材制造在航空领域从“快速发展”到释放“设计自由、轻量化”核心优势的全过程,也在这一过程中坚定了职业方向:成为“懂创新设计、通材料特性、精工艺设备”的复合型人才。
如今,陈威豪仍扎根增材制造领域,聚焦智能化、集成化、工程化发展趋势:在多材料打印、智能工艺参数控制、过程在线监控等前沿方向持续攻关,优化工艺路径、提升制造稳定性与效率,助力构建高效可追溯的生产链。他用行动践行着初心,为推动增材制造从“先进技术”迈向“核心生产力”贡献着属于青年一代的航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