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网

2025-10-21 00:08:03  星期二
立足国科融媒,服务先进科技
这把“标准金钥匙”,中国核工业这样锻造

点赞

0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浏览量:14次 所属栏目:核工 发布者:田佳恬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以“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将标准化事业定位为破解全球性挑战的“金钥匙”。核工业标准化工作不仅关乎核技术安全与产业发展,更直接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国核工业以国际标准制定为纽带,通过构建“通用语言”推动技术普惠,将国内自主技术转化为国际规则。这种以标准促进合作、以合作实现共赢的实践,为全球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小标题1

  从零到一:

  中国核工业国际标准化在探索中起步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57年成立了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85),3年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60年成立了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5),标志着国际核工业标准化工作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步入正轨。相较国际,我国核工业国际标准化工作起步略有滞后。1978年,IEC/TC45中国技术小组在国家标准局和二机部的领导下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核仪器仪表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起点,为后续参与全球核仪器仪表标准治理埋下了希望的种子。1985年,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成立,从转化ISO/TC85国际标准开始,发布了我国核能第一批国家标准。1986年,国家标准局在北京主办了IEC/TC45及其分技术委员会年度会议,会议由二机部和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承办,本次会议也成为了IEC首次在华召开的技术会议,为我国核工业国际标准化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极大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

2025世界标准日国际海报

2025世界标准日国际海报

  从跟跑到并跑:

  中国核工业国际标准化的历史性跨越

  在我国专家团队的久久为功下,我国核工业标准化走过了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参与规则”到“制定规则”的跨越式发展历程。2010年我国实现了核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之后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我国核工业技术和标准化专家共同努力,将我国国际标准发布数量从之前的1项提升至22项,在编数量从1项提升至36项,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大跨步式提升。

  在此期间,我国专家成功当选IEC/TC45主席;发布了全球首项核聚变国际标准;多位专家荣获IEC 1906奖。当前,我国牵头的ISO核领域在研标准数量占全球近30%,牵头的IEC核领域在研标准数量占比更是超过全球总量的66%,核领域在研国际标准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实现了从技术追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历史性转变。

小标题2

  核仪器仪表标准:

  产业全球化的破局之路

  核仪器仪表是核工业的基础性产业,中国在核仪器仪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深耕不辍。在加速器领域,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已牵头发布直线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等3项国际标准,在编2项,占目前带电粒子加速器国际标准的半数以上,同时借助牵头加速器国际标准的影响力,吸引土耳其、泰国等国寻找标准牵头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订货,促成了中核集团首次出口加速器高端制造设备,对助推中核集团“走出去”具有深远意义。在安检仪器领域,作为全球核安检技术创新的领军企业,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发布3项国际标准,构建了覆盖“固体-液体-人体”全场景的核安检技术规则体系,成为中国高端装备标准“走出去”的典范。2024年发布的IEC 63391:2024《主动式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一般要求》,其非接触式成像技术在保障检测精度的同时解决隐私保护难题,已在30余个国家的民航机场、大型活动场馆投入使用,推动人体安检技术实现代际跨越。通过标准形成了“从大件货物到随身物品、从高能射线到电磁辐射”全链条技术规范,带动我国核安检设备出口额年均增长18%,为全球反恐防扩散、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图2 核仪器仪表国际标准化工作经验分享会

核仪器仪表领域国际标准化专家团队

  核电标准:

  自主技术的国际认可之路

  中国核电标准的制定过程,是自主技术从工程实践走向国际认可的生动写照。ISO 23466:2020《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系统设备和管道保温层设计规范》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转化而来,是我国首项核电国际标准,首次系统规定了核电一回路保温层的材料选型、结构设计与施工要求,填补了国际核电保温层设计标准空白。该标准总结了我国30余年核电建设经验,将“华龙一号”“能动+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理念融入国际规则,已成为法国、英国等国新建核电厂的参考依据。2025年10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的IEC 63374《核电站—安全重要的仪表系统—核反应堆反应性的特性与测试方法》正式发布。这项全球首个三代核电反应性仪国际标准,构建了反应性测量的全球统一体系,解决了“量不准、判不快”的世界性难题,尤其适用于三代以上核电技术,标志着我国核电仪控系统标准化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核燃料循环标准:

  全球核工业的规范之路

  中国建立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包括铀矿勘探、开采、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以及放射性物品运输、辐射防护、核应急等;并配套建立了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多层次构成的核燃料循环标准体系,为我国核燃料循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在我国核燃料循环科研和标准成果的基础上,对口单位组织国内单位、专家积极参与核能领域的ISO标准,首次提出“核燃料循环样品中铀的测定—L吸收边光谱法” ISO标准新提案,于2019年立项、2021年发布。该标准取代了传统化学分析法,将测量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同时保持0.2%的高测量精度,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保障监督体系的重要支撑标准。该标准是我国牵头编制的首项核燃料领域国际标准,后续牵头发布和编制的数量逐年增加,更在2025年取得了立项10项制修订ISO标准项目的好成绩。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核燃料循环技术得到国际认可。

小标题3

  治理突破:

  亚洲专家首次执掌IEC核仪器仪表技术委员会

  2025年9月,中核集团专家、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肖晨正式履职IEC/TC 45主席,成为该委员会成立以来的首位亚洲国家主席,标志着中国在核仪器仪表国际治理中实现重大突破。IEC/TC45及其分委会作为全球核仪器仪表标准的权威制定机构,成员涵盖美国、法国、德国等20余个核电强国,其发布的标准直接影响全球核设施安全运行与国际贸易规则。中国团队积极推动委员会改革,提出“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同步推进”的工作理念,2024年牵头提出9项国际标准提案,涉及核用水下远程无人系统、核设施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数量占TC45全年提案总量的40%,推动成立了“带电粒子加速器”“核设施人工智能”及“地勘用核仪器”三个国际标准新工作组,并由我国专家担任召集人,填补了全球核领域新兴技术标准化的空白,为中国在智能核电、先进加速器、地勘核仪器等领域的技术输出奠定基础。

图1 2025世界标准日国际海报

IEC/TC45主席肖晨同志

  此外,2018年,来自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的专家霍小东担任ISO/TC85/SC6副主席,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与德国标准化协会成立联合秘书处,这是我国首次承担核领域分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及秘书处工作,这表明我国长期致力于核领域、为国际标准化工作持续提出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专家方阵:

  国际标准制定的核心力量

  我国组建的近200人次核领域国际标准注册专家团队,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核心力量,覆盖核仪器仪表、反应堆工程、核燃料循环等所有涉核专业领域。其中,核仪器仪表领域专家达80人,数量位居IEC/TC45(核仪器仪表技术委员会)成员国专家首位,形成“人数占优、专业全面、经验丰富”的专家梯队。反应堆工程领域40多名专家深度参与核电标准制修订,牵头了ISO 23466、ISO 23467 等关键标准的编制;核燃料循环领域30多名专家则在放射性废物管理、核材料分析等标准中发挥核心作用。这支专家队伍平均拥有10年以上标准化工作经验,做到了核领域所有国际标准化工作组全覆盖,其中2人担任委员会(副)主席,5人获得IEC 1906奖,8人担任工作组召集人,成为中国在国际核标准化舞台上的“主力军”。

小标题4

  新兴领域布局:

  人工智能与小堆技术标准引领

  面对核科技新兴领域,中国正加快布局国际标准制定,抢占技术制高点。在核设施人工智能领域,中核集团与国家核电、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在IEC/TC45/SC45A推动成立了“核设施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工作组,并提出《核设施-仪表、控制和电气系统-人工智能应用》等标准,旨在解决AI技术在核领域应用的安全验证、数据可靠性等难题。

  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领域,围绕“玲龙一号”多用途特性,正在推动《小堆厂址选择要求》《小堆一体化制造、运输、安装要求》等国际标准在ISO/TC85/SC6正式立项。这些布局将助力中国在新一轮核科技革命中掌握标准主导权。

图4

2025世界标准日中国海报

  终极能源标准战略:

  推动核聚变国际标准发展

  在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领域,我国国际标准化成绩卓著。2021年,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核聚变分委会成立,已归口发布6项国家标准,还制定100余项专项标准,为国际标准筑牢根基。2023年,我国牵头制定的核聚变领域首项国际标准ISO 4233:2023正式发布,填补国际空白。目前,在ISO/TC85范围内,已发布3项ISO标准,2项在编,5项中4项由中国牵头,多项提案也在立项准备中。2024年10月,在ISO/TC85杭州年会上,我国首次提出建立核聚变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的提议并被采纳,相关工作正稳步推进。未来,我国将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核聚变国际标准化工作迈向新高度,为全球核聚变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年会闭幕式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第25届ISO/TC85年会闭幕式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中国核工业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突破,不仅提升了国家科技竞争力与产业影响力,更在全球能源治理中贡献了“中国智慧”。从核仪器仪表到核电、核燃料循环,从专家团队到国际合作,中国正以标准为纽带,推动核技术普惠共享,助力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核工业报)

分享说明:转发分享请注明出处。

    相关图讯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电话
    本网站由国科网运营维护 国科网讯(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10-885169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甲69号院1号楼1层一单元114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66964号-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96565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